說起香港電影,武俠、功夫、喜劇是不可或缺的元素,無論是七十年代李小龍的功夫武打片,八十年代成龍的功夫喜劇片,還是九十年代周星馳的無厘頭喜劇,都將香港電影的商業與娛樂性推向極致,風靡一時,如今再看這些經典影片,充滿了懷舊色彩。近日,4K修復版的《武狀元蘇乞兒》在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進行了首場放映。這部1992年上映的影片,將無厘頭與武俠類型創新結合,帶來了喜劇的新樣式,周星馳也開始了他的票房神話。而深度參與了影片修復工作的陳嘉上導演直言:“我希望修復之后,年輕觀眾能有機會到電影院多看幾次。你會發現它很不一樣,這就是電影的魅力!謝謝你們讓我的電影重生?!?/strong>
4K修復后,那些年我們一起看過的港片
【資料圖】
作者:朱鈺
編輯:張先聲
一、無厘頭喜劇的全新顛覆在合作了兩部《逃學威龍》后,周星馳和陳嘉上合作了這部并非嚴格意義喜劇的《武狀元蘇乞兒》,帶有濃厚的悲情色彩,淚中有笑,笑中帶淚,是他們一次冒險的嘗試。90年代的香港電影延續了80年代黃金時期的電影類型,動作、喜劇成了保證票房的必備元素,但一味如法炮制已經不再奏效,只有不斷求新求變,這種情況下,周星馳的“無厘頭”喜劇掀起了一股浪潮,其搞怪胡鬧的觀影快感引發觀眾們的集體狂歡,還因其極具創新、顛覆和解構性,既消解了悲苦的情緒,也合理化了傳奇的部分。
影片新的突破在人物形象、人物關系、類型融合等多方面都有體現,蘇乞兒一開始是揮金如土的富家公子,卻和乞丐一樣將頭發披散下來,聽不得溜須拍馬,就愛聽不敬之詞,后面對其進行英雄敘事的時候,也并非背負正義解救百姓的高大形象,只是為了救出心愛女孩,甚至“打狗棒”的折斷也在進行權力的解構,父子關系一改傳統的父嚴子從,面對被抄家的處境,兩人仍舊嘻嘻哈哈。影片融合了古裝、動作、喜劇等類型元素進行了英雄敘事,其中的動作戲可圈可點,既有刀劍武俠,也有拳腳功夫,有精彩的比武段落,還有睡夢羅漢的奇特招式,最后降龍十八掌的呈現,也讓觀眾嘖嘖稱贊。周星馳的表演張弛有度,從《逃學威龍》中什么事都做不好的小人物到飾演悲情英雄,都做了精準表現,并貫徹其無厘頭的喜劇表演風格。1992年,他成功問鼎亞洲總票房冠軍,同時,在香港電影市場創造了占據票房排行榜前五的奇跡,因此,這那一年也被影壇稱為周星馳年。更為大陸觀眾所知的是后來的《大話西游》《喜劇之王》等影片,其中的經典段落和臺詞成為大家對于千禧年之前香港商業電影的集體懷舊記憶。它負載著那個年代的刻痕,連同觀看者的記憶被一同打包放入了久遠的過去,而越久遠越經典,越叫人懷念和回味。
圖為《武狀元蘇乞兒》在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放映現場(來自中國電影資料館微信公眾號)二、“謝謝讓我的電影重生!”
因當時的年代和技術限制,現在看來,一些老膠片電影的畫質色彩都無法滿足現今人們的觀影需求。此次,抖音聯合中國電影資料館和火山引擎共同發起“經典香港電影修復計劃”,將修復100部經典香港電影,讓存在于上世紀的老片在當下被重新觀看和接受。此次修復綜合AI修復和人工修復的形式,從物理修復,數字修復,藝術修復三個階段展開,4k修復版《武狀元蘇乞兒》是此次修復計劃的首部影片,首先解決了膠片霉斑、劃痕的物理問題,最重要的是在了解了港片的色彩美學和藝術風格之后,和當年的主創深入討論后確定修復的方向和最終的呈現。
陳嘉上導演親自參與修復工作,很多部分需要人工逐幀修復,他坦言:“我看過沒修復之前的膠卷狀態,嚇一跳,原來膠卷已經真實地在消失了,要留下來沒多少機會?!?/p>
此次修復,甚至還彌補了他當時拍攝中的遺憾,結尾有場戲他覺得紅色比較多,拍攝時沒能避免,在修復過程中做了相應的調整,讓紅色看起來沒那么“土”,他直言此次修復工作“讓我的電影重生!”
電影學者、資深監制焦雄屏也充分肯定了修復工作,認為影像和記憶的保存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關乎的是影像本身的留存,也是時代記憶和文化的傳承,是“巨大的人類文化遺產”。幾十年前的膠片修復后在眼前流動,仿佛穿梭回那個久遠的年代,電影的劇情沒有覺得老套,周星馳的表演也依舊讓人跟著哭哭笑笑,反而因為時間的堆積,當經典重現之時,在大熒幕前感到一種影像的力量,歷久彌新,令人感動。而我們如今重看的意義,不僅僅是重新觀看那些經典的影像作品,對于經歷過香港電影那段黃金時期的人來說,也是與過去自己重新對話,重新記憶的契機,對于沒看過的觀眾來說,這是來自過去的禮物,是美好如珍寶的存在。焦雄屏說:“要看到它們,欣賞它們,了解自己從哪里來,決定自己的未來在哪兒?!?/strong>目前,《武狀元蘇乞兒》等首批修復的22部電影已在抖音、西瓜視頻上線。
三、修舊如舊,經典重現
香港電影的成功絕非偶然,背后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商業運行機制,電影創作者充分考慮觀眾想要看什么,考慮什么會讓觀眾喜歡,強競爭的電影市場催生出一批批優秀的電影人,電影的類型被不斷突破和創新。
從早起邵氏的黃梅調電影,到70年代嘉禾影業的本土化創作,出現了李小龍功夫電影和許冠文喜劇片的成功,隨后新藝城的都市喜劇,《最佳拍檔》成為80年代風頭最勁的喜劇系列,電影業成了邵氏、嘉禾和新藝城三足鼎立的局面,一度繁盛,占據著東南亞一帶的電影市場,喜劇、動作、黑社會成了那個時候香港電影的標志元素,隨后成龍的喜劇功夫片和徐克的新武俠都在豐富和突破電影市場的類型。
不僅僅是娛樂至上,電影中多方面的融合,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個人與社會的矛盾與沖突都真實地契合了那個時代香港人的現實生活處境,并給予觀眾最大限度的慰藉與歡樂。
而膠片年代的拍攝,讓人懷念的更多是那個時代電影人的努力,他們爭分奪秒,勇敢而拼命地拍攝,《紐約時報》對香港功夫片的評價是:“盡皆過火,盡是癲狂”。成龍在《A計劃》中的表演幾乎是不要命式的,為了表現真實的打斗場景,很多摔打都是真的,那個從鐘表樓上摔下兩層樓的鏡頭更是令人看了觸目驚心。
正是刺激異常的身體搏斗,大膽創新的嘗試,成了香港電影走向大眾,走向世界的籌碼,他們將槍戰、武術、雜技統統混雜在一起,還在適配的電影語言上做了突破和發展,不僅是主角,每個配角演員也都是近身肉搏,用身體去制造奇觀,《警察故事》中歹徒滾下電梯,直接撞向了玻璃箱將其撞爛。
在紀錄片《龍虎武師》中,曾志偉說:“是這個鏡頭只屬于我”,哪怕只有一秒的鏡頭,哪怕需要付出的是生命的危險。這些時刻都將無法復刻,那份奮不顧身的拍電影的熱情也再難復刻,港片中不就偏偏是那過火,是那癲狂,叫人難以忘懷。
陳嘉上說:“我懷念的是一種精神,我懷念的是那個時候拍戲的目標,我懷念的是好不容易有些膠卷要把它變成影像?!闭驗闊o法復刻,修復才擁有意義。
消失是時間的咒語,而如今我們擁有與其對抗膠片老損的技術,修舊如舊。在保留那個年代的質感,那個影片的風格和美學前提下,讓其符合更多人的觀影體驗和要求,將過去擺放于現在,讓經典重現光輝,或者說讓我們穿梭回上個世紀的香港,感受那個黃金年代的電影繁盛,感受電影人們的心血與情感,感受經典影像的魅力。
關鍵詞: